抗静电剂按照使用方式可分为外部抗静电剂和内部抗静电剂两大类。
外部抗静电剂是把抗静电剂以一定浓度,溶于醇或醇-醇混合的溶液之中,对塑料制品表面进行涂覆或浸渍,经过烘干或晾干,使得抗静电剂牢固地结合在制品表面。
内部抗静电剂则是在聚合物材料加工前,或加工过程中加入的,使得抗静电剂的分子分散在聚合物分子之间,在表面的抗静电剂损失后,能及时迁移到制品表面,持久地保持抗静电效果。
此外,从更加细分的角度来说,抗静电剂还可按照作用的耐久性,分为暂时性抗静电剂和耐久性抗静电剂;按照抗静电剂的结构特征,又可分为:无机盐类、表面活性剂、无机半导体、电解质高分子和有机半导体高聚物等类别。
虽然细分的种类繁多,但抗静电剂的使用方法仅分为两种。
一是外部涂敷法。在生产使用的高分子材料的表面上,涂上一层抗静电剂,从而使其起到表面抗静电作用。具体步骤是:先用水、乙醇或醋酸乙酯等溶剂将抗静电剂配制成0.5%~2.0%浓度的溶液,然后直接喷涂、浸渍或涂刷材料表面,在经室温或热空气干燥而形成抗静电涂层。这种方法操作简单、用量较少,而且不影响制品的成型以及加工性能。但抗静电涂层在经过水洗或摩擦后容易脱落或消失,所以是一种暂时性抗静电的处理方法。国外亦曾采用新的高分子活性表面活性剂材料,来制作抗静电涂层,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持久度。
二是内部混炼法。将抗静电剂与树脂混合,经机械加工后形成颗粒状的白色物质。使抗静电剂分子在使用过程中,从高分子材料内部向表面迁移,并在表面形成均匀的抗静电层。若表面的抗静电剂因水洗或摩擦脱落后,内部的抗静电剂分子还可以继续移向高分子材料表面,恢复其抗静电性能。目前这种技术已被广泛应用,被称为永久性抗静电剂。